产品导航/span>

浅谈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技术研讨

作者:李坦平 单位: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 [2003-4-17]
关键字:散装水泥-可持续发展
摘要:1 前言 2 散装水泥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 3 发达国家散装水泥的发展 4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现状分析 5 散装水泥的发展方向

1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水泥散装量连年上升,建置了一定规模的散装设施和设备,孕育了一批善经营、有实力、会竞争的好企业,使我国的散装水泥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如何加快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是摆在水泥生产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一件大事。

2 散装水泥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
    2.1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以“破产清算”的方式对待森林,森林资源过度砍伐,其恶果是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t;沙漠化土地以每年2460万km2的速度扩大,水资源危机使200多座城市缺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00~4000万公顷……
    保护森林就要减少木材消耗,而数以亿计的袋装水泥却与此背道而驰。众所周知,水泥纸袋既要强度,又要有良好的透气性,要用优质牛皮纸;而每生产1t这样的纸要耗本材5.5m3。据测算及统计,每万吨水泥散装,可节约包装用纸60t,折合优质木材330m3,而生产60t纸至少耗电7.2万kwh,需煤炭78t,同时还要消耗烧碱及大量纸袋扎口棉纱。如以1998年全国袋装水泥4.30亿t计,全年消耗包装牛皮纸258万t,折合优质木材1419万m3,相当于全国木材总采伐量的1/5,即相当于3个大兴安岭的年木材采伐量。
    散装水泥的发展,减少了森林砍伐,有利于保持水土,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同时,散装水泥的大量使用,减少了拆袋所产生的粉尘污染,使城镇建设的文明程度、施工速度全面提高,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建材运输车流量大,运输中跑冒滴漏所引起的脏、乱、差、堵、噪等公害。因此发展散装水泥是降低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一项极其有效的措施,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建设文明城市的一项有利措施。
    2.2节约包装费用。减少水泥损耗,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水泥采用纸袋包装,造成巨大的浪费。以1998年为例,我国供应袋装水泥4.30t,支出的包装费高达129亿元。每吨水泥的包装费约占生产成本20%,占销售价格的16%。另外,使用袋装水泥时,由于纸袋破损和纸袋内残留水泥损耗在5%以上。而散装水泥由于装卸、储运采用密封无尘作业,水泥残留在0.5%以下。仅此一项,因使用袋装,全国每年要损失2000万t水泥,价值50多亿元。散装水泥的使用可以节约可观的包装费用,降低水泥生产、流通及使用成本,降低工程造价,其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2.3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促进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水泥是一种磨细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极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水化反应使本来具有的高活性、高强度下降,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强度下降愈加显著。水泥强度下降后,使用中必然以增加水泥用量来补偿,从而达到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强度,这便造成水泥的浪费或工程质量的下降。相反,散装水泥储存在密封性很好的库或流动罐内,与外界隔绝,长期储存而不降低强度。同时容器密闭,劣质水泥不易混杂进去,保证了工程质量。
    袋装水泥从水泥厂到工地,要经过多次装、卸、搬、运、垛等中间环节,劳动强度极大,粉尘飞扬,这对现场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而散装水泥采用无尘装卸,密封运输,操作机械化,扬尘极少,改善了劳动条件,且能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散装水泥供应速度快、运送过程中多次均化、计量准确,误差小、不易混入杂质,质量可靠,便于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对提高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散装水泥的发展和预拌混凝土的广泛运用,克服了袋装水泥容易受潮变质、缺斤少两、均化不好的弊端,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
    2.4有利于水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我国目前的水泥企业及产品结构状况是,全国水泥企业近7000多家,中小企业却占了80%,水泥生产规模小、质量低。旋窑水泥仅占20%。一方面水泥总量过剩,另一方面优质产品又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资产重组,调整水泥工业结构,才能实现从水泥生产大国到水泥强国的跨越。而水泥的散装化正是适应了水泥生产、流通、供应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代表着水泥工业现代化生产的方向。散装水泥的散装、散运、散储、散用,这种劳动工具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高的生产供应方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企业要达到这种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扩大规模,淘汰规模小、质量低的企业,从而改变我国目前水泥行业大中型企业少,小企业多的状况。同时,发展散装水泥能够督促企业自觉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改善产品结构。
    2.5有利于建材、建筑业与世界接轨
    如前所述,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但不是水泥强国。目前的状况是,水泥散装化水平低,水泥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大,小水泥厂泛滥。其国际竞争力远远弱于外国企业。加入WTO后,如何尽快提高我国建材与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散装水泥以其质量和价格的优越性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认同,生产厂家、经营者、铁路、港口、外商均青睐于散装水泥。因此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不仅对于建材行业本身发展具有推动意义,而且促进了建筑施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建材与建筑行业与世界接轨。
    总之,水泥从袋装到散装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包装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一种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使用方式上的深刻变革。散装水泥的发展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发达国家散装水泥的发展
    衡量一个国家的散装水泥发展水平主要是看其水泥供应使用的散装化程度,即散装率。1955年,日本的水泥散装率只有17.6%,二十年后的1975年散装率达到90.5%,1985年上升到97.5%,其中预拌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占到散装水泥使用量的60%,水泥构件占30%以上。日本的水泥厂大都沿海边布局,海运十分方便,世界大型(万吨级以上)散装水泥船中,日本占了近一半,装卸船设备也都采用高效节能的技术,陆上运输以系列化的散装汽车为主,长距离运输才使用散装火车或者集装袋。日本的每一个水泥公司或者水泥厂都建有若干个现代化的散装水泥中转站(或配送中心),负责为用户供应散装水泥或预拌混凝土,只为极少量使用袋装水泥的用户进行小包装。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现代化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较早的国家,目前散装率在95%左右。德国、英国及北欧国家,水泥散装率也都在60%-70%以上,其中,瑞典的散装水泥卸船系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为国际间水泥散装运输提供了高效现代化的运输装卸设备。
    近年来,亚洲及东南亚各国(如韩国、新加坡)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进行建筑施工,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或预制构件,这也就促进了水泥的散装化,也都要求水泥采用散装化方式进行装卸、运输、储存。近年来,我国水泥出口主要也是东南亚地区,但由于我们散装设施的不配套、散装水泥的出口量受到限制。可见,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与国际接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4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发展散装水泥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走过了一条迂回发展的道路。经过“八五”、“九五”近十年的发展,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态势。一是散装量、散装率逐步提高。“八五”期间散装量、率增长较大,散装量净增3707万t,平均每年净增741万t,增速为22.4%;散装率5年净增2.6个百分点,年均增速4.5%c。“九五”期间实现了量、率两增长,平均增速为 7.9%,绝对量增长较大;2001年全国共完成散装水泥量13578.41万t,散装率达到21.84%。
二是散装水泥市场日趋活跃。进入“八五”以后,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水泥销售变为买方市场,散装水泥的发展日趋依赖于市场。其中城市与农村两个市场不断开拓与发展。但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水泥生产结构的制约和宏观调控不力、管理体制不稳定、全民对发散意识认识不足,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散装水泥起步并不晚。1957年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中就开始使用散装水泥。1978年,散装率曾达到14.8%,可是到1995年散装率却仅有13.09%,这固然与我国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有关,但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蜗牛”速度。“七五”规划的目标是到1990年散装率要达到40%以上,而实际只达到了10%,远低于规划目标;“八五”期间,又拟定目标,到1995年散装率要达到20%,然而,1995年我国散装率仅为13.09%,距目标要求相差6.91个百分点。显然,散装水泥这种迟缓的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极不相称。
    当然,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既有困难,又有机遇。新的机遏,给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散装水泥作为国家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作为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改革,已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引起了普遍重视。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化生产和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为发展散装水泥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发达国家散装水泥的发展都依赖于现代化、大规模、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施工的需求。随着我国建筑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和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量会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也会更加广泛,这必将提高散装水泥用量,从而使发散、运散、用散等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市场经济框架的形成,给散装水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竞争舞台。随着市场
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规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散装水泥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更加突出,使散装取代袋装形成趋势。
    无歧视的贸易待遇将使我国散装水泥的出口机会及数量增多。WTO会促使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加入WTO后,资金的引进和来源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更多的外商会来华兴办各类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过程将会加快,这不仅可以使我国的水泥工业向着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而且为散装水泥的使用开辟了更广泛的天地。
    综上所述,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在新的世纪,将会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新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与创新,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从而使发展步入快车道,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散装化的目标。

5 发展方向
    5.1加速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大规模、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和高水平的建筑施工工艺的发展,要求大量的使用预拌混凝土,同时预拌混凝土的加工、服务的不断发展,将带动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和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将为散装水泥创造广阔的市场。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散装水泥生产走向深加工和实现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1990年南京、杭州、厦门三市被定为“八五”期间发展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试点城市,到1995年,这三个市预拌混凝土产量由8.2万m3发展到172.l万m3,年平均递增83.82%;散装水泥由原来的30.5万t,增至250.2万t,年平均递增52.33%。
    5.2 加快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技术改造
    散装水泥是水泥生产工艺质量水平的提高,是装、运、储、卸方式的改革,是建筑施工质量、工艺、效率的进步。近些年来,我国围绕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做了大量工作。为解决车载计量问题,从加拿大引进车载称;为解决专用汽车下灰口接头的标准化问题,与建设部共同颁布了《气卸散装水泥输送车卸料快速接头标准》,研制开发了400t级散装水泥自动卸船装备;在降低散装水泥生产、中转、储存成本,提高散装水泥生产、运输、使用效率,推动散装水泥计量技术和改善工作劳动条件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使散装水泥技术的更新、改造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有待进一步加强。
    5.3 大力推行农村用散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农民生产生活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住房新建面积达到30亿m2,年均有10%左右的农民建新房和改造住房。此外,农村的农用水利建设、道路、桥梁建设等,也需要大量水泥。据有关方面测算,全国年水泥使用量大致在5亿t左右,农村约占2亿t,占全国使用量的40%,可见,水泥在农村的市场非常大。而散装水泥的使用,虽然在一些农村已经或正在推广,有的地区甚至已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看,使用量尚小,普及面远远不够,据统计,目前农村用散仅占总散量的30%。这一方面说明在农村用散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说明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推散潜力还很大,前景十分广阔。
    5.4并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加大散装水泥设施的投入
    积极争取扩大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于散装水泥设施建设的资金有所增加;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大力推行有偿使用,扩大资金积累,增加投入;争取国家、地方投资,积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走国家、社会共同办散装的道路,并大胆探索吸引外资搞散装的路子,弥补专项资金的不足,确保散装水泥设施的投入与发展。
    5.5 加大政策力度,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认识
    发展散装水泥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应争取有关部门和新闻育传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电视对反刊、网络、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散装水泥对国家、社会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工作动态和方针政策,提高社会对发展散装水泥的认识,取得各部门、各地区,各环节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



相关产品